4月1日起,东海区全面禁捕禁售抱卵梭子蟹及幼蟹,切实保护梭子蟹资源。连日来,县海洋与渔业局执法中队在菜场、水产品交易市场、渔业合作社等处张贴通告,向经营户、渔民发放倡议书,讲解渔业资源保护政策,同时加大海陆并举加强执法力度,严打严查非法捕捞、销售梭子蟹抱卵亲蟹和幼蟹行为(据《今日岱山》4月3日报道)。春夏汛期正是梭子蟹抱卵亲蟹开始放子,孵化幼蟹生长之时,全社会应共同为保护资源群策群力。
蟹籽变幼蟹、幼蟹变成蟹,才会有开捕后源源不断的肥美梭子蟹。4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,在北纬27至31度沿岸及近海,禁止所有渔船捕捞梭子蟹抱卵亲蟹和幼蟹,误捕者必须立即放生。同时,在此期间禁止销售梭子蟹抱卵亲蟹和幼蟹。如此规定,正是为了网开一面,让梭子蟹繁衍生长,从而保住市民的长久口福和渔民的共同富裕。
不能竭泽而渔的道理谁都懂,见证过渔业资源兴衰的岱山人更有深切的体悟。但为何捕捞、买卖抱卵梭子蟹、幼蟹现象总是禁而不绝,而且卖的不脸红、买的不愧疚呢?这或许是因为旧习难改之故,毕竟鲜美的蟹子羹曾是传统佳肴。然而,此一时彼一时。过去的打虎英雄,放到现在不就得蹲大狱吗?资源条件发生了变化,一些曾经的美味就只能留在记忆里,蟹子羹理当成为岱山人的新禁忌。
一些人之所以对买卖、消费抱卵梭子蟹、幼蟹缺乏罪恶感,还与“责任分散”有关。捕的人觉得自己“小弄弄”不至于导致梭子蟹绝种,卖的人则认为自己并不是“罪魁祸首”,而吃的人更抱着“我不吃别人也会吃”的态度。大家都这么想,“公地悲剧”也就难以幸免了。有道是,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。非法产销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蠢蠢欲动,都是“杀戮”的开始。当然,任何一处的戛然而止,都能有效保护海洋资源。
现实情况表明,宣传教育还须入脑入心,执法整治更要立竿见影。唯有严密防控、严厉打击非法捕捞、销售行为,才能为蟹子蟹孙留下一条生路。我县执法部门一直对非法售卖抱卵梭子蟹、幼蟹行为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,全社会理当以拒买拒食亲蟹、幼蟹的实际行动,对执法者表示声援。
岱山正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,而作为海洋城市理当充分彰显海洋文明,让广大民众将保护海洋生态、珍惜渔业资源的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保护资源,人人有责。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,从现在做起,养成不买不食蟹子、幼蟹的文明习惯,让非法捕捞彻底失去市场。